<progress id="bjhlj"><track id="bjhlj"><rt id="bjhlj"></rt></track></progress>
    1. <th id="bjhlj"><pre id="bjhlj"><sup id="bjhlj"></sup></pre></th>
      <dd id="bjhlj"><pre id="bjhlj"></pre></dd>
              <s id="bjhlj"></s><s id="bjhlj"><samp id="bjhlj"></samp></s>
              北京印特爾傳承文化發展有限公司
              13501066123
              1. 首頁 > 新聞動態 > 媒體報道

              中國活字印刷術實用性差?1455年2月23日古騰堡用活字印刷

              作者:小編 日期:2022-11-19 22:32:05 點擊數:

              1455年2月23日:德國發明家約翰內斯·古騰堡于德國美因茲使用活字印刷術印刷其第一部《古騰堡圣經》。


              活字印刷書確實起源于中國,在很長一段時間卻用得不多。

              中國常用的主要是雕版印刷術。直到民國時期,中國的古書仍然采用雕版印刷。

              為什么會這樣?

              原因有很多。

              一來,古代無論中國外國,大部分人民都是文盲,不需要看書。

              大家知道為什么古代歐洲有那么多神父?

              當時的老百姓基本都是文盲,看不懂圣經,只能讓識字的神父進行宣講。

              中國也差不多。

              知識分子大多要忙于科舉考試,所讀的局限于四書五經。而市面上流行的書籍也不多,除了唐詩宋詞以外,就是一些小說、佛經、占卜書籍,種類非常有限。

              當年是沒有報紙、雜志一說的,甚至刊登時事新聞的還是大忌諱,很容易被定為文字獄而倒大霉。


              書籍需要量并不大,書籍更新更是緩慢,雕版印刷就足夠了。

              一來,一套雕版往往可以用很多年,經濟實惠。

              二來,漢字不同于英語、法語這種字母語言。

              這些語言只要使用幾十個字母,排列成各種組合就可以進行印刷。而漢字的字太多,常用的都有數千個之多,而古書多有冷僻字,往往需要專門上萬個字。如果采用活字印刷,其實成本并不低,需要準備大量的活字。

              三來,活字印刷有些技術上的問題,主要是印刷的效果較差?;钭钟∷⒚看问褂枚家潭ɑ钭?,一旦操作有誤,就會出現排列不規則,印刷深淺不同,甚至漏字等。雕版則不存在這種問題,它的印刷質量很好。

              自然,活字印刷有很多問題,不代表沒有使用的意義。


              隨著明清文化的發展,新的書籍越來越多,甚至民間長篇小說也越來越多。

              這些小說用手抄,代價太大,成本太高。

              而小說數量眾多,字數也驚人,采用雕版印刷非常昂貴,還是活字印刷比較靠譜。

              另外就是一些人私自發行小眾書籍,采用雕版肯定是不可能的,沒有這種財力物力,也會使用活字印刷。

              活字印刷質量較差,作為娛樂用書和小眾書籍也是足夠了。


              1725年雍正內府制造25萬枚銅活字,排印66套《欽定古今圖書集成》,共萬余卷,1.6億字。

              1733年雍正詔令制木刻活字。253500個木刻活字,在一年內全部完成,排印了2300卷《武英殿聚珍版叢書》。

              安徽人翟金生制膠泥活字10萬枚,在1844年印制自己的詩集《泥板試印初編》,在1857年又印《翟氏宗譜》。

              有意思的是,畢昇的李豁子印刷術傳入朝鮮后,朝鮮人再次技術上制造了銅活字印刷術,印制了《詳定古今禮文》(1234年),《南明和尚頌證道歌》(1239年)。


              1377年青州牧(今韓國忠清北道清州市)興德寺印制的《白云和尚抄錄佛祖直指心體要節》是2001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定的,現存世界上最古老的金屬活字本,并被其列入世界記憶遺產名錄。

              這本身沒什么,但一些韓國人竟然認為,活字印刷術是朝鮮發明的,這就牛逼了。

              在1154年就開始印銅版寶鈔,中國在1154年就有銅活字;北宋用銅版活字印鈔票應早于金朝,最早的北宋行在會字庫是1161年印的,其中有三個字歪斜排列,與其它字大小不同,應當是植入的銅活字。

              事實擺在眼前,韓國人還死撐什么。


              一般認為約翰尼斯·古騰堡在十五世紀發明了活字印刷術。

              歐洲活字印刷術,究竟是不是來源中國,目前還有學術爭論。

              一種說法是,約翰尼斯·古騰堡獨自發明的,沒有受到中國的影響;但也有說法認為,約翰尼斯·古騰堡是看到阿拉伯商人,帶著部分中國活字印刷的實物后,才因此發明了鉛字的活字印刷。



              隨便看看
               
              国产日韩v精品一区二区芒果